黄渭洛三河口生态经济区域位于潼关县城北10公里,秦东镇境内,东接河南灵宝,西连本省华阴,北与山西芮城隔河相望,三河交汇、黄河湿地、古城遗址、杨震廉政教育基地等自然人文景观散布其间,区位、文化和生态优势十分明显,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
一、基本情况
黄渭洛三河口生态经济区域的发展布局总体上分为“一城两区”,一城即秦东镇小城镇建设,两区即古城景区开发和物流园区建设,目前的发展情况是:
1、全县上下达成发展共识。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论证,全县上下对“四轮驱动”(黄金、果畜、旅游、物流)、“六大工程”(黄金产业提升、现代农业增效、文化旅游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党建旗帜引领)的县域经济发展共识已经形成。黄渭洛三河口生态经济区域包含了旅游、物流两个重要经济板块,推进黄渭洛三河口生态经济区域发展步伐,是践行县委、县政府“四轮驱动”、“六大工程”的重大举措,是落实“旅游兴县”战略的具体实践,与广大群众谋求发展的迫切愿望和强烈要求完全一致。
2、城镇建设稳步推进。《潼关县秦东镇总体规划(2013—2020)》、《潼关县秦东镇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潼关县秦东镇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潼关县秦东镇景观专项规划》四个规划已经通过省住建厅的技术审查。总投资1.2亿元的滨河小镇建设项目,正在制作规划;总投资5000万元的关中民俗村建设项目,正在实施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920万元的垃圾填埋场和总投资2054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已开工;总投资2300万元的西潼高速公路秦东入口综合改造工程,正紧张施工。
3、旅游产业初具雏形。杨震廉政教育基地开园迎客,古城景区、三河口湿地公园、神泉现代农业生态园等沿黄渭河旅游景观群建设顺利,“潼关黄金一日游”已形成一定规模,最高峰日接游客近4000人次。总投资3.5亿元的三河口湿地公园项目完成投资3500万元,目前已完成的项目有南门广场、黄河十八弯景点、画舫、生态游泳池等,帆船酒店已经封顶;总投资8亿元的古城景区项目完成投资3.6亿元,山河一览楼、钟楼主体完工,正进行彩绘,女娲祠、女娲广场、白莲池建设进展顺利。
二、发展优势
1、地缘优势。黄渭洛三河口生态经济区域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是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翼桥头堡,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核心地带,连霍高速、310国道、陇海铁路、郑西高铁穿境而过,交通网路四通八达,居于西安、郑州、太原三大城市一小时经济圈的结合点上。
2、政策优势。国家层面上,相继出台了西部大开发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国家资源枯竭县转型扶持、丝绸之路经济带、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等;省级层面上,有陕西东大门建设规划、省级重点示范镇等;县级层面上,有“四轮驱动”、“旅游兴县”等,诸多利好政策相互叠加,必将推动黄渭洛三河口生态经济区域实现跨越发展。
3、资源优势。潼关位于小秦岭矿脉,金、银、铅等矿产资源丰富,黄金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完备,是传统的黄金生产大县,有着华夏金城的美誉。
4、人文优势。“潼关固则关中固,关中固则全秦固”。围绕着潼关,历史上发生的有影响的战事就达三十多起,像曹操、马超之战、奠定东、西魏格局的小关之战、哥舒翰兵拒安禄山、黄巢起义军破关西进、李自成南塬大战、八年抗战中国军民坚守潼关等等,为潼关赢得了“只属于战神的千年雄关”的美誉。李白、杜甫等历代文人骚客也在潼关留下了不少千古佳句。
5、生态优势。黄渭洛三河口生态经济区是秦东大地园林化、黄渭洛三河综合治理的重要承载地,特别是辖内黄河湿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生态系统完整,整体植被丰富,自然景观奇特,珍贵鸟类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多样。
三、存在问题
1、缺少顶层设计。黄渭洛三河口生态经济区域的管理和开发主要涉及到秦东镇、古城办、物流港管委会、天翼旅游开发公司等部门,但几家各自为政,缺少统一的管理机构来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多头管理”现象,且缺少一整套高标准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容易导致规划冲突和重复规划,造成行政资源浪费,资金、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不能达到最优配置。
2、自身定位不清晰。随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出台,新的一轮发展热潮已经全面铺开,要想抢占战略制高点,对自身的优劣及发展定位一定要有清晰认识。但实际中,除了天翼旅游开发公司有较清晰的定位和规划外,秦东镇、古城办、物流港管委会在思想观念上还过多停留在“管好自家门前一亩三分地”的落后意识上,缺乏大局意识和长远目光,存在“搞什么样算什么样”,“来什么项目要什么项目”情况。
3、投资环境有待提升。道路、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激烈的招商竞争中处于劣势,落户项目太少,秦东镇小城镇建设进展缓慢,物流园区建设长期停滞不前。另外,项目在实施中,需要环保、林业、国土、交通、电力、水利等多部门行政审批,但相应的协调、衔接机制不健全,办理周期太长,影响了企业的投资信心和项目建设速度。
4、缺少投融资平台。一是投融资理念落后,尚未形成良好的投融资氛围,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跟不上发展需要,投融资能力明显不足。二是投融资体制不够完善,项目的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缺少一套高效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借、用、管、还”的责任主体不清晰,造成项目投融资困难,资金难以保障。
5、缺乏人才支撑。旅游、物流是潼关“四轮驱动”的两个轮子,都是潼关的新兴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人才建设落后于行业发展、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尤其是高、尖、专人才严重短缺,并缺少相应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造成项目在规划、管理、包装宣传、建设、营销等方面力度不够,发展缓慢。
四、对策建议
当前,潼关正处在转型跨越的爬坡期、政策叠加的机遇期和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建设好,发展好黄渭洛三河口生态经济区域,不断加强与山西芮城、河南灵宝及华山景区的合作沟通,对于树立入陕第一镇“秦东镇”形象,共同打造区域经济产业雏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凝聚发展共识,汇集发展合力。建好陕西东大门是省委、市委的要求,也是全省、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黄渭洛三河口生态经济区域处于陕西东大门的最前沿,全县上下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服从省、市东大门建设的大局,服从县委、政府“四轮驱动”、“六大工程”的大局,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心灵中引发共鸣,在行动上产生共振,凝聚起追赶超越的强劲动力,推动黄渭洛三河口生态经济区域在转型跨越的大道上领先劲跑。
2、完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发展。要尽快成立相应的副处级或正处级统筹协调机构,把黄渭洛三河口生态经济区域作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引擎,放到核心位置,甚至要放到全市、乃至全省建设陕西东大门桥头堡的位置。要将秦东小城镇建设、古城景区建设和物流港建设放到一个大盘子中,按照“一城两区”的产业布局,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制定总体规划,统筹全县各类资源,举全县之力搞好黄渭洛三河口生态经济区域。
3、科学准确定位,明晰发展思路。
依据潼关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按照“培育、发展、壮大”的发展思路,凭借国家政策的东风,依托区域内现有产业基础和五大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服务业,优化升级第三产业结构,形成小城镇建设、古城景区、物流园区协调发展的沿黄生态产业集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赶超发展。
--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按照“传承黄河文化,再现古关雄风”的理念,积极融入大华山景区,以“黄河、黄金、古关,古城”为主题,深挖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和黄金产业资源,打响“千古名关”、“三河交汇”、“女娲文化”、“ 廉政杨震”及“黄金探秘”等富涵潼关地域特色旅游品牌,再现雄关虎踞、禁沟龙湫、秦岭云屏、中条雪案、风陵晓渡、黄河春涨、谯楼晚照、道观神钟八处潼关胜景,将古城景区建设成为集旅游观光、自然生态、人文历史于一体的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西北地区重要物流园区。利用潼关处于西安、太原、郑州三大经济圈的核心优势,加强与大中城市的产业对接,主动承接中西部产业转移,与山西芮城、河南灵宝共同打造中西部商贸物流基地和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突出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大企业大项目落户物流园区,加强配套产业建设,壮大餐饮住宿、交通运输、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相关服务业,力争3-5年,将中国潼关国际物流港建设成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西北地区著名的物流港。
--魅力秦东新区。以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为契机,坚持小城镇建设和旅游、物流产业开发相结合,以小城镇建设推动旅游、物流产业发展,以旅游、物流产业的发展带动和提升小城镇活力和内涵。按照秦东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围绕滨河小镇、古城开发和东山景区三大建设模块,加快镇区及周边村庄道路、卫生、文化、居住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秦东。
4、用活用足政策,激活发展潜力。一要借助外力。牢牢抓住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合作规划、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陕西东大门建设等重大机遇,做好与上级部门的对接与沟通,不断加大争资引项力度,最大限度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二要练好内力。要树立经营政府的理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效率,改进服务,出台“项目业务办理快速通道”、“政府上门代办项目业务”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营造优质服务环境,打造优越发展平台。
5、创新投融资体制,拓宽投融资通道。引入市场机制,以经营的眼光来规划、管理黄渭洛三河口生态经济区域的各项资源,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并推动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旅游景区、物流园区的投资、建设和经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国家、集体、个人和民间资本共同投资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逐步走上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经营和发展的轨道。
6、人才引进规划。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大战略意义,制定黄渭洛三河口生态经济区域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物流、旅游开发、管理、规划等紧缺人才的内培外引力度,打破条条框框,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以人才寻求突破,靠人才推动发展。
7、党组织织建设要跟上黄渭洛三河口生态经济区域的建设步伐。一是要加强秦东镇村级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引导,从而带动广大群众树立大局眼光、长远眼光,理解支持黄渭洛三河口生态经济区域建设;二是黄渭洛三河口生态经济区域的建设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建设就要跟进到哪里,要把党组织建到每个非公企业、每条产业链上,以党组织的强大合力,推动每个项目的发展;三是要从振兴潼关的高度出发,把一些有政治坚定、有胸怀、有眼光、能干事、敢干硬事、执行力和推动力强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为黄渭洛三河口生态经济区域建设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