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自身建设
  3. 信息调研
  4. 正文
关于健全完善人才工作制度体系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调研报告

  按照全省组织系统“遵循三大规律,破解八大难题”要求,我们以“健全完善人才工作制度体系,保障人才优先发展”为课题,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组织人才工作成员单位、各类人才代表召开多层次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人才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进行了座谈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人才工作领导。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组织部长、分管副县长、工会主席为副组长,组织部、宣传部、财政局、人社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职责。同时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备了专职人员负责人才工作日常协调工作,在全县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分工协作的良好格局。

  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坚持“柔性引才”与“刚性引才”齐驱并驾的引智模式。围绕黄金深加工、旅游开发、物流港建设、设施蔬菜建设等重点项目,通过成立潼关县决策咨询委员会、申请成立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形式,先后柔性引进两院院士张国伟等22名专家教授,为潼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咨询决策服务。根据教育、卫生等部门实际需求,加大对急需紧缺型人才引进。两年来,共招聘本科以上紧缺型人才70余人,有效解决了教育、卫生等部门人才匮乏等现象。

  三是重视人才教育培养。根据人才队伍现状,制定出台了《2014年潼关县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通过邀请专家教授举办专题报告、选派优秀干部挂职锻炼、到高等院校脱产培训等形式,加大对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教育培养。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6场次,培训4000余人次;先后在教育、卫生、文广系统遴选11名发展潜力大、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优秀人才,到高等院校进行脱产培训,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四是激发人才工作热情。建立了县级领导包联优秀人才制度,为每位县级领导确定1-2名优秀人才作为包联对象,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设立潼关县优秀人才奖,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人才,并通过电视、网络、报刊、宣传展板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优秀人才先进事迹,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建立人才关怀机制,专题研究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住房等生活困难。今年以来,协调县住建局为20余名在潼关工作的外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大学生村官解决了住房问题,消除了人才的后顾之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人才工作运行机制有待完善。虽然县上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也明确了分管副职。但是,由于日常联动不够及时等因素,导致了成员单位作用发挥不大、人才工作底子不清、情况不明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工作进度。

  二是人才工作有关政策相对滞后。近年来,县上在人才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大,我县目前在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等方面仍然沿用老办法、老政策,还不能够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没有形成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工作政策。

  三是人才工作投入不足。由于我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经费投入、环境优化等发展人才事业方面还缺乏财力保障。另外,各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重视还不够,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对人才队伍建设舍不得投入,难以满足人才队伍发展需求。

  三、建议及对策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核心在人”。人才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组织部门作为党管人才的职能部门,就要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和“抓战略思想研究、抓总体规划制定、抓重要政策统筹、抓创新工程策划、抓重点人才培养、抓典型案例宣传”要求,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机制,研究有利于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重要措施,推进人才工作深入发展。

  一是健全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建立一套规范化、科学化的运行机制是推进人才工作的基础性保障。首先,要建立人才信息动态管理制度。充分利用人才信息库科技手段,加大对各类人才特别是重点岗位人才的职级晋升、进退留转等信息动态管理,及时了解掌握全县人才队伍结构,为人才引进、培养、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其次,要完善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和人才工作述职制度。通过定期召开人才工作联席会和述职会,及时了解全县人才工作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人才工作重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第三,要建立以人才工作成员单位和重点领域人才为主要对象的考核机制。有效运用对成员单位和重点人才考核结果,通过考核推动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促进人才作用发挥,达到激发斗志、鞭策后进的目的。

  二是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工作结果。只有设身处地的为各类人才着想,才能激发调动人才干事创业热情。首先,要结合县域发展需求,制定出台符合全县实际、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办法,吸引那些专业技术精湛、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来潼工作。同时,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探索实施“柔性引才”具体措施,通过实施开展专家院士工作站、技术研发中心、研究生实践基地等,积极邀请高层次人才为潼关发展献计出力。其次,要根据现有人才结构层次,大力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制定出台人才教育培养相关制度,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形式,不断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第三,要完善人才激励奖惩制度。研究出台优秀人才绩效补贴制度,向全社会放出“一流业绩、一流回报”信号导向。同时,加大对人才政策、先进典型、优秀人才的宣传力度,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良好氛围。第四,要探索服务人才的具体措施。建立优秀人才、艰苦岗位人才慰问制度和县管拔尖人才定期体检制度,及时将县委和政府的关怀送给他们,鼓励他们多做贡献。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积极为来潼创业或工作的各类人才协调解决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生活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三是要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调动方方面面力量参与。各级领导班子要牢固树立“人才就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要全方位、多渠道地对人才工作进行投入。一方面要加大力量投入。要把人才工作作为推动本系统、本行业各项工作创新发展的有效抓手,安排专人具体负责,定期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彻底解决“流于形式”、“疲于应付”等现象发生。另一方面要完善人才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要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将人才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急需紧缺人才、表彰优秀人才、支持科研或创业项目等。各用人单位也要根据工作需求,每年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本系统、本行业人才教育培训和办公投入等,为人才工作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员力量和财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