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自身建设
  3. 信息调研
  4. 正文
关于如何看准干部的思考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毛万春同志提出了要遵循好、运用好干部工作规律,看准干部,把那些埋头苦干、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发现出来、使用起来。这充分体现了全省对选人用人的高度重视和从严管理干部队伍的坚定决心,也为今后的选人用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按照部里统一安排,第五课题组在刘斌同志带领下,先后到部分乡镇和县级部门对如何看准干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围绕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公道正派地选贤任能,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看准干部、选好干部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县干部选拔任用上能够把握任人唯贤的原则,严把干部准入关,选出了一批能干事、肯干事、干好事的干部队伍,干部选拔工作在前进的方向始终没有偏离,百姓群众也对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比较满意。但同时不可忽略的是,基层干部工作往往情况复杂,具体操作比较困难,干部选拔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有些方面还表现得比较隐蔽,有些只是解决了面上的问题,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特别是如何看准干部问题,切实解决看准选好用好干部问题依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干部选拔的标准不够精准。有些同志在看干部时,往往对有形的东西看得清楚一些,而对德的表现往往只是看平时学了多少、关健时刻表态怎么样,对思想深处的东西了解不深,甚至没有很好了解,容易忽视一些隐性指标,感情因素的影响,容易偏离看人的正确标准。在现实生活中,容易随心所欲,凭好恶、凭感情看人,有的看人以自己为模式,跟自已性格一样的就认为是好干部,对其阴暗的东西忽视了;有的看人以感情为基础,以情取人,对优点放得很大,对缺点缩得很小,甚至有意掩盖,视而不见。某些干部的“光环”掩盖了阴暗,容易导致干部考察过程中看不到干部的内心世界。有些干部确实有他的特点、有他的长处,但这些人也有一套手法来掩盖自已灵魂深处的阴暗,使见不得人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暴露,成为“两面人”。

  2、自身的综合素质不够全面。在选拔干部过程中,一些同志对各类干部工作业务不熟,没有形成全面的干部选拔思维体系,有些甚至形而上学,不能熟记各类干部信息,对各类条例还不够熟悉,有时是需要时才翻出来查条例、查规定,降低了工作效率,对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自身的缺点不能及时发现改正,总是容易盯住别人的不足不放,不主动提高、主动学习,此外,干部信息档案还不够科学系统,不能方便快捷的随时调用干部各种信息资料。

  3、干部考察的范围不够宽广。在考察干部时,容易忽视干部工作之外的表现,对干部原来的表现也不够高度重视,对干部生活圈、社交圈没有明确的认知,考察干部仅仅停留在表面,考察环节流于形式,对群众的意见征求的较少,对干部考察的各个环节挖掘的不够深入,浅尝辄止,浮光掠影。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外界影响扰乱判断。当前社会,人浮于风,在精神和物质上都得到极大满足的前提下,面对权力的诱惑和社会不良思想的侵蚀,一些党员干部受到影响,逐渐迷失了信仰,理想和信念不够坚定,为了追求更加大的欲望和利益以及权力,买官要官现象还偶有发生,不同程度的滋生了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产生,在种种的熏陶利诱下麻痹了大脑,摧残了意志,模糊了分辨,用人上不正之风极大地威胁干部选拔上的公正公平原则。

  2、墨守成规创新不足。干部选拔任用要紧跟时代,结合地方特色,不断创新,现在的干部工作,有些地方仍循规蹈矩,不能因时因地制宜,不能一切从实际出发,有些干部还存在害怕创新,害怕变化,害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的现象,遇见问题也害怕指出,索性就按部就班,“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这极大影响了干部工作常态可持续发展。

  3、执行政策善搞变通。目前,干部选拔环节人为可操作性的因素还很多,一些干部虽然非常清楚要符合政策规定看准优秀干部、选拔能干事的好干部,但是往往在执行过程中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干扰,把和自己关系好的朋友、下属、战友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政策进行变通,对党纪法规视而不见,悄无声息的分别安排在关键岗位。

  三、解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领会毛万春同志关于《遵循三大规律,破解八大难题》的发言,同时,要振扬“安、专、迷”精神,“干事业,做工作,一定要安下心来,专注起来,迷恋至深”。加强干部选拔工作的创新,埋下头来,探索更加完善的工作体系。

  1、坚持标准精确、严格考察原则

  要把选拔干部的20字标准这把“尺子”与评价干部的 “镜子”结合起来,注重从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工作能力、工作作风、文化水平、专业知识、工作年限和实践经历等方面严格衡量干部,坚决防止“带病提拔”、“降格以求”,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考察工作实绩作为了解德才的重要途径,把实绩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考核实绩要正确区分潜绩与显绩、领导班子集体与成员个体的政绩、前任与继任的政绩,等等。总之,要通过各种有效方法,考察了解干部的工作实绩,要努力向广度、深度和透明度的方向发展,真正形成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前看后看的良好氛围,要增强广大干部党性、原则性,是非要分得清,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打感情分,全面把握好干部的综合素质,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把好程序关,严格履行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基本程序,特别是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对破格提拔、越级提拔等事项,必须按规定请示报告。要把好廉政关,严格执行廉政计生鉴定制度,认真核查干部遵守廉洁自律规定、个人申报事项等情况。

  2、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原则

  把握这一原则,首先要求我们全面、历史地了解干部。其次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成绩和优点要肯定,问题或缺点要指出。特别是对存在的问题或缺点不管大小,性质严重与否,不论是存在哪一级干部的身上,都要如实向组织汇报、反映、不能打丝毫折扣,更不能隐瞒不报。对考察了解所掌握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要对照考察标准,运用辩证的方法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本质和主流,要摒弃私心杂念,秉公办事,加强组织纪律观念,敢于排除干扰,做到公道正派。

  3、坚持提升素质、锐意创新原则

  要努力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综合业务能力,敢于挑重担,处处留心,提高自身政治觉悟及政治敏锐度,熟悉各类干部信息,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及时把一些不合格干部剔除在外,必须抓住依法治国这条主线,从本质上把握住新时期选人用人的标准,认真学习中共中央组织部2014年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研读修订的内容,推敲变化的意图,熟悉“条例”内容,牢记规章,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当前,选人用人的标准,同样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体现时代的要求,坚持在选人用人标准上与时俱进。

  4、坚持选贤举能、依法治国原则

  围绕经济的发展选贤用能,干部队伍中专业人才奇缺,发展农业,懂农业的干部很少;发展旅游业,懂旅游业的干部寥寥无几。因此,选贤用能,是我们当前的紧迫任务。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应该围绕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对那些有专业特长和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优秀者进行提拔任用,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上来,把不能、不会、不想干事的干部调整下去,不断完善和创新干部选用机制,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同时要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

  5、坚持拓展范围、民主考核原则

  要拓展干部考察的范围,揭开干部的“庐山真面目”,由集中考察向日常考察延伸、由听取本单位干部职工反映向搜集社会反映延伸、由考察上班时间表现向考察“八小时之外”表现延伸,特是要把触角延伸到干部的生活圈和社交圈,用更广域的视角和细致的观察去了解干部的本质,同时要与纪检监察部门通力协作,健全完善工作沟通制度、联系人制度和责任制度等,实现干部廉政信息共享。要端正指导思想,全面把握标准,消除误区,纠正偏差,坚持走群众路线,扩大干部选拔的民主渠道,增加透明度,要继续完善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从而把那些忠于党和人民、综合素养好、能力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6、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在考察干部中, 科学选干部,选贤任能,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要广开信息渠道,提高干部群众知晓程度。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要及时发布公告,通过信息公开较好地落实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领导干部是否有政绩,有多大政绩,群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考察干部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心诚意听取群众意见,想方设法听取真实意见,从而对干部作出真正体现群众公论的评价。考察干部中采用民意测验、走访、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等调查方法,都是了解群众意见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