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党员教育管理更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任务。近年来,潼关县积极探索基层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创新实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星级管理、双色预警、处置帮教、关怀帮扶“五项工作机制”,为基层不同群体党员干部提供多个“充电蓄能”新阵地,实现了党员教育管理有形化、常态化、长效化。
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推动集中教育向经常教育延伸。坚持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教育相结合,从严从实抓好党员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建强培训阵地。针对村级党员人数多、居住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以县委党校为主体,建立5个镇街党校,28个村(社区)教学点,方便党员参加学习培训,打通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注重分类施策。根据不同领域和群体特点精心组织培训。开设“金城大讲堂”,科级领导干部集中学;开办“干部夜校”,机关干部拓展学;组织“小板凳课堂”,村级党员群众流动学。结合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创新采用网络直播形式,实现了千名党员听党课,党员全覆盖。丰富培训载体。除传统课堂培训外,采取送课下基层、书记讲党课、主题党日等生动鲜活的形式,邀请班子成员、老党员、先进模范、“土专家”等担任授课老师,开展案例式、研讨式、体验式、情景式教学,增强培训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干部教育培训真正“活”起来。
建立星级化管理机制,激发基层党员干部“追星”热潮。以1号“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结合日常表现实行评星管理,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定有刻度标尺、干有方法步骤、评有参考依据。精准分类,明确“管理谁”。县委组织部将全县党组织细分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两新”组织三大领域,围绕各领域内党员年龄、身体状况、工作岗位等因素,把党组织关系在潼的所有在职在村(社区)党员、流动党员和新接收的预备党员作为星级管理对象,实现全覆盖。细化内容,明确“如何管”。各党支部结合党员人数和分类实际制作党员星级管理实时质量图,实行一月一评一贴星。设立参加“1号活动”、交纳党费等共性指标,并按照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两新”组织等领域实际相应添加“社区报到”“志愿服务”“家庭卫生”“致富领富”“岗位争先”等个性指标,使星级评定贴合基层实际,更趋科学化、合理化。严格奖惩,明确“怎么用”。强化党员星级管理结果运用,每年末依据党员得星数分别给予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和不予评定星级四个等次。对“五星级”党员年终民主评议为“优秀”格次进行激励表彰,对“三星级”或“不予评定星级”的党员民主评议直接列为“不合格”等次,按照规定程序作出相应组织处置。
建立“双色预警”机制,让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更过硬。全面推行党内“双色预警”制度,通过双色预警、限期整改、诫勉谈话等措施,对“亚健康”的党员干部及时进行提醒、帮助和教育,进一步压实党建工作责任。抓规范严程序。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职不到位、党员履行义务不达标的预警情形及适用范围,分层次、分程度启动“黄色”或“红色”预警。党员预警由党(总)支部根据党员日常表现和群众反映等,研究提出预警对象和等级,启动预警程序,并报上级党(工)委备案;基层党组织书记预警由上级党(工)委或组织部门根据平时掌握或检查情况,研究提出预警对象和等级,启动预警程序。抓整改促提升。党员接到预警单后,在5日内到所在党支部报到,由支部书记根据预警情形进行提醒谈话或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到位。基层党组织书记接到预警单后,由县委组织部跟踪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对未在规定时限进行整改或整改不达标的,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进行诫勉谈话。抓考核求实效。将预警及整改落实情况作为年终党建工作考核、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纳入年底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重要内容。对受到预警的党员和党组织书记,取消评优资格并根据情形进行相应的组织处置。实施以来,共发放预警单48份,提醒谈话26人次,达到了以预警促警醒、以教育促担当的目的,从严管党治党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建立处置帮教机制,实现党员干部惩戒与教育相结合。以坚持标准、实事求是、区别对待、惩教结合为原则,在识别、处置、帮扶不合格党员上精准施策,确保全县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立制度机制。以党章党规为依据,结合全县党员队伍实际,建立《潼关县处置不合格党员暂行办法》,从处置范围、处置种类、处置办法、处置程序等方面做出明确细致的规定,使基层党组织有章可依、有规可循、操作方便。实行全程记实。制作《处置不合格党员记实表》,按照民主评议、调查核实、组织谈话、上级预审、支部决议、上报审批、公布决定、教育帮扶等环节,如实记写处置和帮教过程的相关内容,实现台账一目了然,过程实时监控。加强教育转化。对被给予限期整改或者有不合格倾向的党员,实行1名党(工)委成员和1名支委会成员帮教1名不合格党员的结对帮带机制,落实教育培训、结对帮教、谈心谈话等帮教措施,给予不合格党员改正错误、跟上队伍的机会,推进不合格党员转化。
建立关怀帮扶机制,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广大共产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充分体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定期送学上门。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不能参加党组织集中学习的老党员,结合每月主题党日,开展“一对一、一对多”送学上门活动,帮助老党员们足不出户了解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强化正面激励。对党龄达到50年、一贯表现良好的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每年“七一”和春节前夕开展一次集中慰问活动。对遭受重大灾害或突发事故、重大疾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且个人无力承担的党员,根据困难程度发放2000至5000元不等的临时救助金,帮助党员渡过难关。今年以来,累计关怀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85人,临时救助困难党员3人。鼓励发挥余热。鼓励有能力的老党员积极发挥政治优势、威望优势、经验优势,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建言献策、移风易俗、矛盾调解等工作。定期邀请老党员开展讲党课、忆传统、晒家风等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让老党员有所为、能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