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党员干部教育
  3. 经验交流
  4. 正文
潼关:农村党员分类教育管理 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近年来,潼关县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模式,因地制宜将农村党员分为在职(村组干部)党员、无职党员、年老体弱党员、流动党员等四大类,分别实行“目标式”“定责式”“关怀式”“跟踪式”差异化管理,制作了《潼关县1号“主题党日”活动流程图》,明确了“四类”党员各自管理要求,实现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从“一锅煮”到“分餐制”,不断增强党员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得到明显提升。

对在职党员实行“目标式”管理。各村(社区)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年度目标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人及完成时限,在“主题党日”活动上全体党员讨论,经包村领导初审、镇党委书记审核、县委组织部审定后,在镇政府和村部醒目位置分别进行集中晾晒,作出公开承诺,接受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监督;各镇(街道)对村(社区)目标任务清单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年终考核。同时,对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在肩,更好地服务群众。

对无职党员实行“定责式”管理。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结合无职党员自身特长,按照党员自愿、支部推荐、群众监督的原则,让无职党员在其中担任一定职务;采取设立党员中心户、党员示范(责任)田、党员责任路段、党员责任区等方式,明确相关职责并公开做出具体承诺,让农村党员有担子、有动力、有作为,实现党员“无位”到“有位”再到“有为”的转变,不断增强党员荣誉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党员助推乡村振兴的干劲。

对年老体弱党员实行“关怀式”管理。对因年老体弱等原因无法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党支部指定支部委员作为联系人,每季度(或重要节假日)主动联系,送政策、送报刊、开展送教送学,关爱老党员身心健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鼓励老党员发挥余热,动员他们为村上发展建言献策等,做好传帮带。同时建立困难党员党内关爱帮扶机制,对因患有重大疾病或遭遇重大突发变故,造成生产生活困难的党员,对其生活关怀、走访慰问,并发放2000—5000元不等的救助金,充分体现党组织关心和关怀。

对流动党员实行“跟踪式”管理。建立流动党员台账,采取微信群等途径,每月1号“主题党日”活动前向流动党员微信群内发送本月学习内容,开展学习交流;不定期通过电话、微信、短信、QQ等联系外出党员,了解思想状态、实际困难、外出务工状况和遵规守纪情况;同时,各支部定期在微信群通报家乡变化和需求,鼓励能人党员回乡创业,把先进技术、经营理念带回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