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要闻快递
  3. 组工动态
  4. 正文
2014年全市组织工作回望

  2014年,全市组织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组织工作新任务、新要求,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围绕中心、服务发展,遵循规律、破解难题,组织工作逐步迈入新常态。

  教育实践活动篇:着力打造“渭南版本”

  坚持把真学真信、正风肃纪、立行真改、群众评判贯穿活动始终,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基层组织建设问题,全市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向中央基准和省委要求看齐。开设专题重点学,举办读书班集中学,讲党课深入学,围绕典型对照学,开放研讨交流学,着力解决“总开关”问题。全市共举办领导干部读书班179场次、书记讲党课105场次。全市推选出各行各业“渭南标杆”147个。在市级媒体开办“百姓问政”、“整改进行时”和“标杆在身边”等专栏,让群众参与满意。

  ——认真找准“四风”问题。通过谈话面访、座谈走访、问卷查访以及省委督导组、党员代表监督小组谈话、走访等多种形式,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共征求意见建议3100多条。澄城县开展了“两个十”意见征集活动,蒲城县开展“千名干部回原籍,访民情、解民困”活动,确保将问题找实找准、找深、找透。

  ——严肃开展思想交锋。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与班子成员相互提醒谈、逐一谈、反复谈,做到了推心置腹、以心交心,凝聚了思想共识。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 各级班子对照检查材料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指导起草,修改次数都在20次以上。通过严肃的思想交锋,恢复和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开出了辣味,戳到了痛处,触及了灵魂。

  ——立说立行抓好整改。全市各级党组织聚焦“四风”,坚持边查边改、即知即改。市委常委会带头作出八项公开承诺,从严要求当好标杆。市级班子确定整改事项157个,县级四大班子确定整改事项1247个。逐级逐班子逐单位建立了“四风”表现、惠民政策、审批事项、服务与收费项目、短板约束和整改落实“六项清单”,为整改落实提出依据,有效解决了知行脱节难题。开展了干部“庸懒散”为官不为、惠民政策落实缩水走样等九项专项治理,建立完善了常委班子自身建设、落实“八项规定”等九项长效机制。今年以来,全市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36件72人,排查曝光公车私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方面问题37个,清理超标办公用房24531平方米,清理清退公务用车396台,“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25.94%。省委主要领导先后两次批示肯定,《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中省媒体对我市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

  干部工作篇:把从严要求贯穿始终

  回眸2014,从干部思想教育到作风建设,从干部选任监督到日常管理,从实绩考核到制度改革,“严”字精神贯穿始终,清风正气愈来愈浓,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从严教育,筑牢思想根基。突出加强党章党纪、道德品行、典型示范和法治意识教育,全面推行“136”干部培训模式、“三统一推”工作方式,按照“地方派干部、企业出资金、高校抓培训”的思路,依托中央财经大学等教育培训基地,举办专题培训班4期,精心打造《东秦大讲堂》平台,在家门口聆听国内知名教授的精彩讲座。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把“三严三实”作为修身做人基本遵循、从政用权的警示箴言、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

  ——从严选拔,扎好制度篱笆。紧扣好干部20字标准,遵循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着力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通过立规矩、划红线,让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无处遁形,有效提高了干部选用工作的质量。建立推行的“两看四掌握”工作法,通过组织部门派员听取市级部门科长年度述职,与纪检监察、信访、审计、计生等部门信息互联共享,强化对干部的日常考核了解,将识人、选人关口前移,有效破解了识人不深、不透、不准等难题。

  ——从严监督,促进秉公用权。全市组织系统坚持重点突破,将监督刚性要求融进管理干部的细枝末节。集中整治“超职数、超规格、超范围”配备干部,制定整改消化计划,逐步推进。着力清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社团)兼职任职,共清理在企业和社团兼职任职领导干部195人。扎实抓好个人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工作,按时完成了全市1593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信息录入和校对工作,按照3%的比例对51名干部报告事项进行抽查核实;对所有新提拔干部进行备案,并按20%的比例抽查核实。制定干部档案基本信息审核认定办法,对1300余名在职县处级领导干部档案进行审核认定,等等。通过专项整治,真正让“为官不易”成为新常态。

  ——从严考核,杜绝“庸懒散奢”。有效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精心拟定年度“考题”,真正考出了干部的精气神。设立“服务创优奖”和“工作创新奖”,实行“月通报、季讲评、专题观摩”,采取红牌激励、黄牌预警,着力解决了干部舒舒服服当官、平平庸庸干事等问题,这一做法在《人民日报》刊发宣传。扎实开展了机关效能考核和末位查究工作,通过日记实、月讲评、季评定、年考核,分级考评,逐级负责,并与年度考核、季度奖励、干部选用“三个挂钩”,切实增强了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前三季度,83家市直部门单位参与效能考核,评定出较差格次或末位任用187人。此项工作在全国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基层党建篇:在大抓基层中优化服务

  重心在基层,基层在服务。突出补短板、强核心、提能力,做到钱往基层投、人往基层派、政策往基层倾斜,基层组织的引领和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整顿后进党组织。按照20%比例倒排出665个后进村(社区)党组织,实行“六个一”项目化推进机制,即一个软弱涣散村,一名市县领导带队,一个市县包联部门,一份承诺公示书,一本整顿台账,一张群众满意度评议表,做到整顿目标任务、时限要求、方法步骤、工作措施和责任主体“五明确”,实行工作组申请、党员群众评议、镇(街道)党(工)委把关审查、县(市、区)委组织部对单结账“四家会审”,集中整顿,逐村(社区)进行验收。目前销号率达100%,其中共调整后进村(社区)班子168个,调整党组织书记51名。完成面积不达标的社区整改67个。

  ——严抓党员教育管理。表彰了4类先进基层党组织21个,创业带富、扶贫济困等5类优秀共产党员36名,推出了雷洋洲、张六三等一批基层党支部书记典型,使各级党员干部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建立并落实处置不合格党员新机制,对1836名“差”格次党员逐级落实帮扶教育责任,对976名不合格党员分类采取了限期整改、劝退、除名等处置措施。

  ——加强服务平台建设。推行一厅式办公、网络手机服务、网格化管理、志愿者服务、“三官一律”进社区、社区共驻共建服务平台和多种特色服务的“6+x”服务模式,打造了社区党建特色品牌。开展市直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红袖章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市4.8万名机关党员到社区党组织参加志愿服务。打造千名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健全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创新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党工团妇“四位一体”共建模式、开展党组织与企业结对帮扶活动等措施,4665户没有党员的非公企业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

  ——强化基层组织运行保障机制。以提升村干部“一定三有”保障水平和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水平为切入点,推行村干部“一定一保四挂钩”的补贴办法,全市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其他村干部月补贴进一步提高。把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由县(市、区)财政每年按不低于农村党员人均100元、每个村党组织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落实工作经费,增强了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

  人才工作篇:充分发挥人才创新驱动作用

  我市人才工作高端引领的“磁石效应”日益显现,人才作用发挥平台愈来愈广,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蔚然成风。

  ——全面实施三个“百人计划”。制定出台了《渭南市三个“百人计划”实施意见》,提出用5年时间,着力培养造就百名以上德才出众、能谋善断、堪当重任的党政人才,百名以上学术精尖、好钻勤研、带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和百名以上理念超前、善于经营、引领发展的企业人才。组织开展了我市首批“百名科技人才计划”、“百名企业人才计划”评选工作,评出了47名人选。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开办了百名企业人才职业经理人培训班,进一步优化了引才结构、提升了引才质量。

  ——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15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15人、博士研究生9人;以临渭区葡萄产业化、渭南市蔬菜高效绿色栽培等4家市级专家工作站为依托,柔性引进31名专家教授;协调争取中央第15批博士服务团1名成员、陕西省第2批博士服务团4名成员来渭挂职。同时,注重与渭南支柱产业的对接,围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新材料主导产业和3D打印特色产业,提出了打造“百人青年科技军团”实施意见,着力构建了我市高层次人才“洼地”。

  ——积极引导人才服务基层一线。充分发挥陕西东大门建设智库专家作用,先后有30多位专家来我市开展咨询论证和技术攻关等活动70多场次。充分发挥省市级专家工作站作用,依托2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和9个市级专家工作站,开发新产品120多个,申报专利200多项。充分发挥农业专家服务团作用,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2次,累计培训1500多人次。

  ——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注重加强培养,组织实施了高层次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共确定选派17名高层次人才赴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深造培养。注重激励导向,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对19名渭南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和8个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注重宣传引导,在渭南日报、市电视台开设了人才专栏,建立了“人才长廊”,开通了“渭南人才”微信公众平台,推树了一批人才的榜样标杆,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热情,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望2015,任重道远,砥砺前行。全市组织工作要坚持改革创新,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制度执行,聚精会神抓好党建,为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美丽的新渭南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