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县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集中力量推进乡村治理、基础设施、风貌提升等重点工作,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一是优化完善乡村规划布局。顺应人口变化趋势,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要求相适应,一体化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序推进村庄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完成镇级国土空间规划,25个村(社区)实用性村庄规划报批。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坚持一手抓示范创建,一手抓全域提升,合理确定村庄建设重点和优先序,统筹资金、项目、政策,全覆盖落实“一图一表一清单”工作机制,梯次推进示范村创建。
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管理、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扎实开展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工作,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巩固省级农村客货邮融合样板县成果,加强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深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冷链配送和即时零售向镇村延伸。做好农村危房和农房抗震改造,提升农房设计建造水平。
三是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优化乡村教育资源配置,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持续加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和资金使用监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太要卫生院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加强县镇村三级医疗信息化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继续落实好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政策,适时提高养老金水平。支持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规范运行农村互助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支持卫生院创建省级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开展农村婴幼儿照护服务,实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扩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覆盖面。加强残疾人保障和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提高康复救助水平。
四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学习推广运用富平“五水协同”助力乡村生态振兴经验,更好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价值,提升水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规范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运行机制。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贯彻落实河湖长制,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深化拓展“五美庭院”创建成果。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加快黄河西岸生态廊道、三北防护林六期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森林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