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基层党建
  3. 农村党建
  4. 正文
潼关县太要镇:踔力奋发强党建 凝心聚力谋新篇

2023年以来,潼关县太要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三个年”活动为统领,紧扣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基本思路,着力打造“五力同心、多彩太要”品牌矩阵,砥砺奋进、以干破难,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促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任务落实上提供了坚实保障。

抓学习、强引领,践行两个维护。突出入心见行抓好理论学习,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以全干会、班子会、周三固定学习日等形式组织学习51次,坚决防止学习形式化、套路化、表面化,深化学习实效、提振干事动力。突出服务群众抓好干事创业,持续发挥党员“岗区队”作用,做到党员履职示范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涌现出了党员中心户19户、党员美丽庭院15户、党员示范田13块、党员责任路35条、党员责任区30块,开展党员志愿服务63次。围绕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建立“为民服务三张清单”,收集解决各类问题15个。深入开展“五结合五排查五化解”活动,以“小切口”入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突出务求实效抓好检视整改,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聚焦执行上级组织决定、联系服务群众等5个方面,镇党委累计查摆问题10个,制定整改措施11条,已整改完成11个。

抓融合、强统筹,提升工作效能。实施“三抓三融”,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深融合。镇党委以抓好理论武装,抓强示范引领,抓实平台运用为工作思路,促进思想、队伍、载体深度融合。组织开展“固定学习日”45次,培养3名精通党务、熟悉业务的党务干部队伍,开展“菜单式”培训,选拔任用党务干部到业务站所交流,实现“党员骨干化、骨干党员化”。抓好“关键少数”,实现履职意识与工作效能双提升。系统梳理镇村两级2022年抓基层党建述职承诺,专人盯办每月党建会议决定事项,每月1日对账自查。出台《太要镇党建工作考核办法》,设置村(社区)党组织书记4类23项指标,实行“清单考核+结果运用”模式,定期约谈排名靠后的党组织书记,倒逼党建责任落实。调整情况熟悉、能力突出的班子成员包村,激活村(社区)党员干部的干事创活力。督促班子成员参加包村(社区)党组织政治生活30余次,对各支部党建工作进行抽查检查,指导落实党建工作任务。

抓载体、强活力,统筹全面发展。着力打造“五力同心、多彩太要”品牌矩阵,以“五色五力”为主轴统筹全镇各项工作,充分发挥红色引擎作用,提升党建引领效能。推行“5+X”主题党日工作模式,在完成规定动作同时,结合中心工作开展自选动作,使主题党日有特色、接地气、现实效。严格落实党建任务交办单制度。每月制定党建任务交办清单,下发党建工作任务,专项安排专题推进,定期反馈通报完成情况,月底验收工作质量效果,确保高标准启动、高质量收尾。深化党建联络员制度作用,选派镇机关党员16人包联支部,指导支部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同时推行支委包片、党员联户制度,做到农户包联全覆盖,形成党组织网格化服务队伍。指导推动各领域提炼亮点做法,巩固提升“秦王寨乡村治理示范村”“太要镇乡村治理示范镇”“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镇”示范成果。

抓纪律、强作风,做优服务群众。坚持把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作为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硬保障,扎实推进8个方面48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及时把作风能力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制度机制的形式固化下来,镇村两级建立健全了作风能力建设、为民服务保障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监督管理、容错纠错等务实管用的长效制度机制13条。强化驻村帮扶工作队监督管理。开展以乡村振兴业务知识、驻村帮扶工作纪律等内容为主题的学习研讨23次,强化第一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履职意识。督促驻村工作队积极参与村级党建活动,不定期检查和通报驻村帮扶工作情况,将驻村实绩实效和群众反馈作为考核评议的重要指标。推行“巷子议事会”基层治理模式。以每月最后五个工作日为召开时间,围绕社区在意识形态、矛盾纠纷、社区基建等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苗头性倾向性隐蔽性问题开展议事活动,认真倾听群众诉求和建议,及时收集梳理交由镇村调解队伍分流处置,对办理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服务不缺位,2023年收集梳理处置问题2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