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基层党建
  3. 机关党建
  4. 正文
潼关县深耕“杨震故里”廉洁金字招牌 涵养以廉润心社会新风尚

近年来,潼关县纪委监委将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本土廉洁文化资源,以“杨震故里”为品牌核心,多措并举推动廉洁文化建设,有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崇廉尚洁的社会氛围。

筑牢廉阵地根基,促进廉洁文化常态长效

“欢迎大家走进杨震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大家现在站的地方是四知’,它出自杨震拒绝贿赂的名言‘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在基地讲解员的带领下,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正聚精会神地聆听。

杨震是潼关历史文化名人,更是潼关廉洁文化宣传的一个品牌。潼关县纪委监委深入挖掘“四知”文化资源,积极建强廉洁文化阵地,让更多人了解潼关、了解杨震、了解“四知”文化,大力倡树清正廉洁之风。

完成升级改造,擦亮字招牌。围绕“传承杨震文化,弘扬廉洁清风”主线,充分利用原有布局进行“升级版”改造。将主体建筑四知堂一楼由平面布展变换成立体形式,更加真实、全面、客观讲述杨震廉洁为民的一生;将四知堂二楼改造成展示历朝历代杨氏英杰人物的“杨氏家风”厅,新增展示古今廉政发展历史的“廉韵厅”、展示古今贪腐典型的“镜鉴厅”,重新布展展示古代廉洁典范和现代廉洁楷模的“清风廊”,在庭院新增20块颂廉诗词牌,增加廉洁氛围。同时着力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开展讲解员培训。2024年4月10日省委组织部确定该基地为全省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现场教学点之一。2024年5月重新开园以来,先后迎接了1200余家省市单位、县市及国企、高校到杨震廉政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累计受教育5.3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10%。该基地目前已成为党员领导干部接受廉洁文化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的新坐标。同时,积极推进杨震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元宇宙线上展馆建设,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廉洁文化的熏陶,拓宽了廉洁文化传播的时空界限。

深化合作共享,提升教育效能。立足更好发挥廉洁阵地教育效能,在拓展教育深度上持持续发力。利用庭院东西两侧的“四知拒金”“清白传家”两个牌坊,打造《不欺暗室》、《清白家风世泽长》两个现场教学小课。主动融入2024年党纪学习教育活动2025年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学习教育活动,积极承接省市党校、干部学院各类廉洁教育培训任务,让参观者“有所看、有所思、有所得”。研发《杨震廉洁文化精神的时代价值》专题课,被渭华干部学院纳入课程教学体系。邀请部分高校教授、企业、杨氏宗亲联谊会举办杨震廉洁文化思想研讨会3场次。

培优示范点位,打造精品矩阵。不断拓展廉洁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在县城北区建成以“弘扬四知文化,共建清廉潼关”为主题的廉洁文化主题街和清廉文化主题公园,在秦东镇四知村建成“竹廉”主题文化公园,县公安局在秦东镇建成四知派出所,被省公安命名为全省公安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为廉洁教育增添新“地标”。积极做好清廉潼关建设示范点培树、统筹推进机关、企业、学校、医院、村居、家庭六大清廉单元的清廉建设,发挥“清廉共同体”的最大效应,已评选表彰县林业局、教育局等6家廉洁文化示范单位和12户“廉洁家庭”,对四知村、上善村等5个“廉洁文化示范村”进行提档升级。绘制“潼关清廉之旅全域分布图”,将全县的清廉文化点位连点成线、串线成面,打造潼关县廉洁文化建设专线。游客和党员干部可以沿着专线,依次参观各个廉洁文化阵地,深入了解潼关的廉洁文化历史和建设成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廉洁文化教育网络。

厚植廉家风沃土,实现廉洁文化入脑入心

“自从村里建起家风家训文化街巷,开展优秀家风家训评选活动,鼓励居民定立家规并悬挂家训牌,村风民风明显好转,孝老爱亲、诚信友善的多了,打架斗殴、坑蒙拐骗的少了!秦东镇四知村桃林寨党支部书记高兴地说。

家风正、则社风正,民风正。潼关县深入挖掘传承以杨震为代表的优秀本土家规家训,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延伸家风触角,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家风”品牌,以良好家风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推动社会风气向善向好。

立足阵地建设,打造家风文化“主阵地”。因地制宜打造家风教育基地,除杨震廉洁文化教育基地“杨氏家风”厅外,在岳渎景区建设潼关县家风家训主题公园,在秦东镇寺角营村建成潼关县家风馆,在育贤路建设家风家训主题街区,潜移默化地推动清廉家风教育在广大家庭中落地生根。

丰富活动载体,激活家风建设“新动能”。开展“立家风、践家风、书家风、议家风、诵家风、扬家风”等系列活动,鼓励党员干部和家庭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性化家规家训,并通过签订承诺书等形式,将家风建设落到实处。评选“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累计表彰先进家庭120余户,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县妇联联合县文联开展“清风寄家书 寻找传家宝”主题征文活动。县融媒体中心依托潼关融媒的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制作播出了“潼关好家风”(“我的家风故事”)微视频2个,制作发布了家风公益广告120余条次,累计阅读播放量达20万次。

坚持精准滴灌,做优青少年“廉启蒙”。践行廉洁教育从娃娃抓起,着力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家庭。县文旅局、教科局联合开通乐游潼关之清廉文化尚学之旅,将杨震廉政博物馆一明德公园一瀵井博物馆-潼关县烈士陵园串珠连线,党政研学一体感知“孝、廉、智、正、忠”的清廉(家风)传统文化品质。华潼公司依托潼关古城、杨震廉政教育基地等文化地标,在古城研学实践教育中开设《家风家训》课程,成功举办“潼关古城暑期研学班”活动17期,并接待廉洁主题研学活动25所学校,2000余名学生接受教育,以廉洁润心促童蒙养正。

打造廉作品标杆,推动廉洁文化出圈出彩

“3月5日晚8时,由中央电视台出品,陕西省纪委监委指导的大型纪录片《弘农杨氏——清风沐雄关》在CCTV-4中文国际频道播出,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掀起收看热潮,倍感欣喜自豪,激发了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清廉自守的积极性。”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观看后说。

优质廉洁文化产品是传播廉洁价值理念的重要载体。潼关县纪委监委注重结合本地文化资源,打造了一批强感染力、穿透力的廉洁文化作品,真正让廉洁文化走入人们心里。

融廉于教,深烙廉认知。以创新艺术形式,引导干部群众在情景交融、耳濡目染中品味清廉。县纪委监委、县文旅局持续开展“弘扬四知精神 建设清廉潼关”廉洁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活动,县电影服务站开展“社区公园展廉影 清廉文化润人心”暨“同赴潼村 同兴乡村”公益电影进乡村活动,已覆盖全县28个村(社区),将廉洁清风送到老百姓家门口。举办“清白传家·廉润初心”读书分享会,吸引41个单位45名选手报名参加,用声音凝聚文化力量,用分享传递廉洁风尚。县交通运输局打造主题为“一路清风、与廉相伴”的廉洁文化线路,通过公交“流动课堂”,营造沉浸式廉洁教育场景。

融廉于文,做强廉传播。配合央视《记住乡愁》栏目摄制组拍摄的《弘农杨氏——清风沐雄关》在CCTV-4中文国际频道播出,在全县乃至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完成廉政音乐片《清白传家本无价》制作,在省纪委“陕西纪检监察”、市纪委“渭南纪检监察”微信公众号上播发。出版讲述杨震20年的为官经历的长篇廉政历史小说《大清官》,并撰写40集廉政历史剧的剧本。戏歌《四知颂》被渭南市电视台选中录制,《历代咏杨震诗词集》编纂完成,已正式出版工作。号召文艺工作者撰写《焦云龙在潼关》、《“七品县官”焦云龙,为何让人怀念到如今?》等文学作品,出版《赞咏焦云龙诗选》,全面打造焦云龙廉洁文化品牌。

融廉于游,提升廉体验。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举办廉洁文化主题活动,将廉洁元素融入节日习俗中。春节期间,将杨震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纳入春节游玩精品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共接待游客2400余人次。在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暨渭南·潼关黄河岸边过大年活动中,邀请艺术家来潼演唱廉政歌曲《清白传家本无价》和秦腔《太尉杨震》,在潼关古城景区新春灯展中设置“四知拒金”灯组、表演情景舞台剧《潼关赋》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群众在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也受到廉洁文化的感染和教育。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耕‘杨震故里’县域品牌,不断丰富其时代内涵,创新表达方式,拓宽实践路径,让廉洁文化释放出更强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影响力,为奋力谱写潼关发展新篇章提供更加坚实的廉洁保障潼关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